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News

推荐新闻News

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出炉,已官宣的研究方向都有啥?

2021-05-27
744

5月26日,教育部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北大、清华等12所大学入选。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此前一日,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就已官宣“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未来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设计等。其中东南大学还表示,该学院将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华南理工大学则明确2021年将招收首批本科新生,招生专业为“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目标:培养有前瞻性、能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在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教育部官网 图根据建设目标,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将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教育部要求,有关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学校实际,凝练未来技术特色,开展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模式的多元化探索。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氛围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支持未来技术学院构建多学科交叉机制、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提供多出口制度设计、促进多主体协同育人、催生多方位综合变革,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同时,有关高校要健全未来技术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融入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全过程;要定期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报送学院建设进展报告和在校生学习情况、毕业生去向及后续发展等质量监测信息,建立学生成长数据库,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模式;要统筹各类资源,对学院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推动稳定发展。

部分学院已公布研究方向、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澎湃新闻注意到,5月25日,多所高校已官宣“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介绍了未来技术学院的研究方向、招生专业、学制、培养模式等内容。

其中,东北大学表示,未来技术学院将以一流信息学科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工科建设为内涵,聚焦未来工业智能领域,围绕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通过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工业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工业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有力增强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未来工业智能和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东南大学表示,未来技术学院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吴健雄学院为依托进行建设,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研究的优势和吴健雄学院面向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改革经验,聚焦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4个方向中的未来技术,立足“中国特色、全球视野、面向未来、引领发展”,构建“坚持思想引领、强化通识教育、夯实领域基础、注重交叉融通、延拓未知挑战”的本硕博贯通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三制五化”育人创新模式,深入推进基于大工程/大项目/复杂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方式,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长聘短聘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国内国外结合、固定流动结合、专职兼职结合,汇聚一支高端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若干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则表示,未来技术学院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领域,主要布局智能感知、大数据、AI+融合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建设人体感知及智慧健康、跨媒体感知和混合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数字普惠金融等4个未来技术研究中心。学院将推进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爱丁堡大学等等国外知名高校和腾讯、华为、阿里、京东、百度、微软亚洲研究院、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通过知识推动和价值拉动的双引擎推进未来技术迭代演进,驱动前沿创新基础研究和技术落地,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努力建成高水平的“人才蓄水池”、能引领的“创新动力源”、强有力的“创业助推器”。作为该校广州国际校区成立的第五个新工科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将于2021年9月迎来首批本科新生,招生专业为“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澎湃新闻还注意到,早在今年4月,华南理工已发布《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简章》。其中明确,上述2个招生专业学制均为4年;毕业生可选择就业,亦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联系方式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振兴路自主创新产业基地7幢810室

手机:15205605627 / 13739283388

微信:15205605627